新闻详情
专做菌袋 做好菌袋
由天灾引发对木耳栽培模式的思考
来源: | 作者:haojundai | 发布时间: 2017-09-20 | 798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7年对于东北三省种植木耳的菌农朋友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春季大部分地区遭遇倒春寒天气,木耳出现憋芽、黄耳、畸形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夏季部分地区又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菌农朋友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灾难来临我们在积极抗灾、恢复灾后生活的同时,更应思考的是如何从自身出发,找到更好的方式减少天灾带来的影响,从而保障今后栽培木耳的效益!

       众所周知,木耳栽培分为吊袋和地栽两种模式。根据调查了解,今年的两次天灾受影响严重的都是地栽木耳,究其根本原因,吊袋模式较之地栽模式的可控性更强,而可控性强就极大的提高了抗灾害能力,下面我们就今年的两次灾害以及菌农朋友最关心的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一下对比。


首先,我们说下倒春寒灾害。倒春寒即春季后期气温过低,温度低导致木耳袋内温度高于袋外温度,木耳耳基在袋内生长造成憋芽;而长期低温,非常容易造成耳盘大,耳形差的现象。低温之后连续高温造成菌袋水分蒸发过快,严重失水,袋料分离,再加上袋内憋芽产生的袋料分离,造成喷淋时水极易进入菌袋,这样的袋经烈日暴晒后,菌丝受到伤害,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杂菌和害虫,产生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木耳产量和品质。而且今年雨水较大,温度偏高,有时雷阵雨或暴雨还会呈现酸性,充足的雨水、高温和酸雨都会导致木耳长速过快,黑色素积累不足,使木耳表现出黄耳症状。由此可见,提供给黑木耳生长所适合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地栽木耳摆放在室外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各种环境因子控制难度大;而吊袋木耳养在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可控性更强,更容易为木耳生长创造出最佳的环境条件。



      接下来,我们说下洪涝灾害。地栽木耳摆在大地和林下,且为了方便灌溉多在水源旁,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遭受严重损失。而吊袋木耳由于木耳菌袋处于悬垂状态且培植密度高,使得灌溉起来十分方便,且因棚架、膜布等保护,能有效地抵御连绵阴雨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旱涝保收。



最后,我们就菌农朋友最关心的产量、质量、效益三方面来比较下两种模式。
1.产量方面:吊袋木耳在相同面积下,摆放数量是地栽木耳的4~5倍。木耳生产季节是获取高收益的重要前提条     件,所以要做到春茬抢早,秋茬适时。吊袋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可人为调控,使得木耳全天都处于最佳生长环境,所以吊袋木耳与地栽木耳相比,可提前一个月上市,且生长期会延长一个月,产量自然更高。